国内特级毛片-成人午夜在线观看国产-日韩色偷偷在线视频免费-日韩丝袜在线观看|www.cnczby.com

聯系方式

郵 箱:xiaohm@swrchem.com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西航港機場路近都段87號

郵 編:610225
電 話:028-85965643
    028-85963609
    028-85963240
傳 真:028-85964046

平臺鏈接
行業信息 您現在所在位置: 網站首頁 > 資源與信息
煤制乙二醇告別“摻混”關鍵在技術
來源: 作者:admin 時間:2017-06-12 10:54:24
因乙二醇裝置建設權限下放地方,新建項目無需國家發改委批準,近期煤制乙二醇項目建設轟轟烈烈。正當各地向煤制乙二醇大舉進軍之際,近日,包括桐昆股份、恒逸石化等在內的國內8家聚酯龍頭企業聯名上書證監會,請求推遲乙二醇期貨上市。3月20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專訪了中科合成油技術顧問唐宏青,對這一事件從技術角度進行了深層次剖析。
 問題 根源
分離工藝不過關
記者:國內8家聚酯龍頭企業聯名上書證監會,請求推遲乙二醇期貨上市。這8家企業擔心,國內大量以煤炭為原料生產的乙二醇成分復雜,若混入交割倉庫參與交割,將會影響下游產品品質。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唐宏青:煤制乙二醇項目是“十一五”期間的示范項目,第一個年產20萬噸的項目2009年年底已投產。現在大約有21個項目已經投產和在建。2016年中國煤制乙二醇產量約100萬噸,占乙二醇總產量的20%左右。預計2017~2018年我國將新增298萬噸煤制乙二醇產能,占乙二醇新增產能的64%。
盡管煤制乙二醇發展很快,但其實“十一五”期間的示范項目并沒有達到預期要求,示范任務還沒有全面完成,整體工藝也并沒有完全成熟。如果我們現在不解決產品純度問題,等到大批項目建成后,產能上去了,但產品卻沒有用戶能夠使用,那后果就可想而知。
記者:乙二醇下游企業習慣使用石油路徑產品,而對煤制乙二醇產品質量頗有微辭,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唐宏青:石油乙二醇是目前國產乙二醇的主要來源,主流工藝路線是石油乙烯經過氧化生成環氧乙烷,然后水解得到乙二醇。這個工藝在國內外運行多年,過程中產生的雜質比較少,分離雜質的工藝比較成熟,產品能夠滿足聚酯聚合要求。
在化工工藝中,聚合是一個高難度工藝,對于操作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特別是對原料的純度要求非常苛刻。聚合過程是游離基不斷增長的過程,對于能夠產生游離基的雜質,特別是含氧、含硫和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必須嚴格控制其含量,控制在ppm級甚至在ppb級。稍有不慎,雜質含量高了,產生新的游離基會阻斷聚合鏈,從而產生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使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達不到要求,影響聚合物多方面的性能。正是由于煤制乙二醇分離工藝沒有過關,致使產品雜質影響聚合物的性能,所以聚酯企業才會有這一擔憂。
 破題關鍵
 建立聚合級乙二醇標準
 記者:乙二醇下游企業對煤制乙二醇質量不放心,使用時需要“摻混”,而煤制乙二醇企業則認為產品符合國家標準,雙方各持其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唐宏青:“摻混”的意思是將雜質含量高的煤制乙二醇產品加入到雜質含量低的石油乙二醇中,使其在混合液中總體仍能低于聚合的原料指標,從而達到聚合要求。
從商業道理上來說這是可以的,但是,一旦大量煤制乙二醇生產出來后,只有一部分可以摻混。就目前而言,一般只能摻入10%~20%,也有個別企業說能摻混50%。今后大量的煤制乙二醇生產出來,只能摻混一部分,那余下的幾百萬噸怎么辦?很可能導致大批企業要停產。
 我們為什么要去生產不合格的產品?難道煤制乙二醇天生就是質量低劣嗎?不是的,是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乙二醇工藝包括乙二醇的合成和分離兩大部分,當初的科研比較重視合成,忽視分離。在建立示范項目的時候,由于科研的深度不夠,未能把科研進行到底,沒有去做嚴格的聚合試驗,致使分離工藝不夠完善。雖然產品符合現在的工業乙二醇標準,但沒有達到聚合乙二醇的要求。
煤制乙二醇是重大化工科研課題,沒有幾代人的努力,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很難說“成功”二字。但是,煤制乙二醇產業在不長時間內冒出大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在沒有得到充分驗證的時候,就匆忙推廣并大批建廠,就造成了現在這樣的結果。
記者:乙二醇標準過低成為上下游無法完全融合對接的原因所在,請問國家目前有無修改相關標準的打算?
唐宏青:到目前為止,國家只有工業乙二醇的標準,沒有聚合級乙二醇的標準。從本質上說,聚合級標準肯定高于工業級標準。通常制定一個新的標準需要一定時間,需要實踐的檢驗,需要與用戶進行交流。因為以前石油乙二醇沒有純度這方面的問題,因此也就沒有制定聚合級乙二醇標準的要求。
此前由于普遍認為煤制乙二醇示范廠已經成功,因此產品不合格的問題也就被掩蓋了。國家主管部門放手讓地方自行批準建設煤制乙二醇項目,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顯然,國家應該建立聚合級乙二醇的標準,當然這需要一段時間,需要進行一些試驗來確定具體指標,需要通過一定程序提出這個要求和批準這個要求。但目前還沒有聽說哪個單位在起草聚合級乙二醇的標準。
 可行路徑
國家層面組織技術攻關
記者:對于煤制乙二醇成分復雜、純度不夠的問題,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煤制乙二醇企業自身能否解決,為什么?
唐宏青:目前煤制乙二醇存在的問題,表面上看是化工工藝問題,實際上是化學問題,是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的問題。試問,造成產品性能不合格的雜質是什么分子?有一種還是幾種?它的化學和物理性質是怎樣的?它們能否與乙二醇形成共沸物?它們對聚合過程有多大影響?迄今沒有企業公開提出這些問題,也沒有“擁有技術”的作者發表論文來回答。
這些問題不是工藝人員可以回答的,這是應該由化學家來回答的。回答這些問題,需要進行實驗,要動用儀器來識別是什么分子?還要進行化學實驗,確定是什么分子在起作用,它們的性質如何?這需要知識、經驗和實驗,甚至于互聯網。然后應該由化工工藝專家來研究和試驗分離的方法。不掌握這些知識,不經過實驗尋找分離的方法,又怎能從產品中去分離這些雜質?
目前聲稱擁有煤制乙二醇技術的公司,單憑自身力量完成這些工作可能有困難。
 記者:既然煤制乙二醇企業自身無法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并且質量問題已成為制約煤制乙二醇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那么下一步應該怎么辦,您對此有何建議?
唐宏青:目前至少有十家公司聲稱擁有乙二醇技術,不可否認它們也有一定的科研實力。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這些公司基本上是單干。即便他們也會進行技術交流,但多是介紹性的,沒有本質內容。對于煤制乙二醇這樣重大的技術,其攻關必須是多方聯手才有可能取得突破的。
解決這一問題最可行的道路是:由國家科技部主持,由愿意將來分享成果的企業出資和提供樣品,大型聚酯企業加盟投資,邀請中國科學院從事有機化學研究的研究所和原化工部主要化工研究院合作立項接手這個項目,請科學家和工藝專家來共同完成。